“炎症性肠病(IBD)规范化诊疗与管理专项能力提升项目”于2025年8月1日在北京正式启动。以下是具体介绍:项目背景: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,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,常见便血、腹泻、腹痛等症状。我国IBD患者多见于中青年群体,2024年患者数量已接近91万,预计2025年将达到150万。而截至2025年7月,全国IBD认证医生仅486人,专科医生约1000人,基层医生对IBD认知与规范诊疗能力不足,导致误诊率高,患者治疗负担重,提升诊疗水平迫在眉睫。项目目标:作为国家IBD诊疗领域的首个系统性攻坚工程,项目聚焦“规范专病管理、强化专病能力建设、推动认证实施”三大核心,助力全国IBD诊疗水平同质化跃升,切实打通IBD规范诊疗落地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实施路径: - 制定规范化的诊疗路径、学科建设细则等标准化文件,从源头解决诊疗流程不统一的问题。 - 依托“人才送上去+专家走下来”的培训体系,为基层医生和上级专家提供更多相互交流、借鉴学习的机会,全面提升专科人才诊疗能力。 - 推动医生评估考核标准的统一,对符合标准的单位拟实施拓展一批合作单位,通过考核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发展。项目计划:项目计划在2025年完成制定《炎症性肠病诊治规范化学科建设细则及评估指标》及专病人才能力培养体系及评估标准,并实现20个单位评估和600位人才评估。与此同时,还将推进设立国家级别IBD专病管理行政机构,并设立IBD规范化诊疗与管理专项能力提升专家组,负责研讨制定各项标准、牵头组织省级规范化培训及人才评估相关工作等。支持单位与专家观点:该项目由武田中国公益支持。专项专家组组长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组长陈旻湖教授强调,希望通过多方协作,推动专科人才培养与规范化诊疗水平提升,让更多患者享受到更规范、更便捷的诊疗服务,真正从科学管理中获益。本回答由AI生成,仅供参考,请仔细甄别,如有需求请咨询专业人士。
|
|